海绵城市大建设,自然生态利民生

服务区域:全国
价格:130 元

海绵城市是一种较为流行的说法,国际通用术语为“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”,是指城市可以像海绵一样,可吸收、存蓄、渗透、净化降雨,补充地下水,调节水循环;在干旱缺水的情况下,“释放”存蓄的雨水并加以利用,从而使城市水的迁移更加“自然灵活”。


传统的城市建设模式主要依靠管网、泵站等“灰色设施”来引导雨水排放,其主要规划设计理念是“快速排除”和“末端集中”控制。“雨季一来,城市看海”已成为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,“城市看海”并非为“中国特色”,在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中,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。由于城市建设的发展,破坏了天然“海绵”,继而造成水污染、水资源短缺等一系列问题。

而海绵城市则注重利用“绿色”措施,如植草沟、雨水花园、下沉式绿地、透水性路面等措施组织雨水的排放,其主要规划理念以“慢排缓释”和“源头分散”控制为主。


我国海绵城市建设的技术路线只有12个字:“源头减排、过程控制、系统治理”,而主要的工程技术措施更为简洁,只有6个字:“渗、滞、蓄、净、用、排”。


源头减排,即从雨水产汇流的源头着手,尽可能在源头解决径流减排问题。过程控制,即通过绿色建筑、绿色设施建设等手段,通过调节和控制雨水的径流过程,延缓或减少径流的峰值。系统治理,即考虑生态系统的完整性,充分利用植被、地形、绿地、湿地等自然“海绵”的力量。同时,还应考虑水体的“上下游、左右岸”之间的关系,既不能造成内涝压力,也不能切断正常径流。

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工程技术措施,“渗”指的是减少硬化路面,充分利用自然渗透作用,减少径流,保护生态环境;“滞”是指雨水的滞留,减缓雨水手机速度,降低排水强度和灾害风险;“蓄”指因地制宜建设雨水收集调蓄设施,减少峰值流量,为雨水利用创造条件;“净”主要包括建设污水处理设施、建设沿岸生态缓坡及开展海湾清淤等措施,改善城市水环境;“用”是指合理利用雨水,提升城市环境品质,缓解水资源短缺;“排”主要包括村庄雨污分流管网改造、低洼积水点的排水设施提标改造等,减少城市内涝,提升城市应变能力。


河南众光积极响应建设海绵城市的号召,大力推广具有透水、保水、环保、美观等特点的陶瓷透水砖。陶瓷透水砖可以使水回流到地下,补充地下水,提高地下水位,循环利用雨水资源,平衡地表生态系统,是海绵城市建设的理想道路铺装材料。

海绵城市建设不仅要有明确的理念引导,而且要有先进的科技支撑,并且要因地制宜地落实到位,我国海绵城市建设必将迎来良好而又快速的发展。

发布时间:2020-10-08 11:45:46
联系电话:18739149666